得人如得魚 To Fish for People
愿恩惠、平安從天父上帝,並主耶穌基督歸于你們。阿們!
禱告
上帝啊,祢曾差遣祢的使徒保羅傳道,使福音的光普照天下:我們記念他所受的奇妙感化,懇求祢使我們能遵行他所傳的聖道,
以表明我們感謝祢的心,藉賴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聖子和聖父、聖靈,惟一上帝,一同永生,一同掌權,永世無盡。阿們。
Give us grace, O Lord, to answer readily the call of our Saviour Jesus Christ and proclaim to all people the Good News of his salvation, that we and the whole world may perceive the glory of his marvelous works; who lives and reigns with you and the Holy Spirit, one God, for ever and ever. Amen.
引言
「得人如得魚」在四福音書出現多次(馬太福音 4 章、馬可福音1 章、路加福音 5 章、約翰福音 1 章)。「得魚」是門徒們既有的
生活經驗,「得人」是主耶穌應許門徒跟從主的責任與果效。乃傳天國的福音,帶人歸向耶穌,賜給人類救恩,使萬民作基督的門
徒。
2014 年眾弟兄姊妹成立基督教喜樂堂,還不清楚主耶穌要領我們往哪裡去,但我們就像當年的使徒一樣,相信只要跟從耶穌、作
祂的門徒、與祂同在同行同工,就能為祂得人如得魚!願主耶穌大大祝福各人的真情實意、盡心盡力帶人歸向耶穌,深信上帝榮
耀的恩典必定在顯現在我們身上。
福音事工的開始
「得人如得魚」是福音事工的開始,是主耶穌第一次組建自己的團隊,祂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幷且分派你
們去結果子。」祂把門徒找來,訓練他們去從事福音工作,然后,神的大使命就從他們開始了。
主耶穌有自己的時間表,有自己的行事計劃。首先,祂來到最合的地區,在加利利開始傳道,傳當時最合適的道,說:『天國近
了,你們應當悔改!』
有一次,佈道家慕迪他去芝加哥藝術館參觀,看到一幅畫,叫做「萬古磐石」。這幅畫畫的是有個人雙手抓住一個十字架,十字架
則是扎根在磐石中,磐石邊是大海翻腾,大浪翻滚,在驚濤駭浪中,這個人緊緊抓住十字架不放手。慕迪當時被感動了。
多年以后,他說:「我當時認為,這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一幅畫。后來我又見到了另外一幅畫,有些類似,也是一個人在風暴中抓
住十字架,但是他只是一只手抓住十字架,另外一只手是伸出去,緊緊拉住另外一個快要淹死的人,要把他拉回來。我覺得這
第二幅畫的意境更好,更動人更深刻。」
耶穌呼召門徒
馬可福音 1:17-18:「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在加利利的海邊,耶穌一次收納了 4 位門徒,2 組親兄弟。他們分別是:彼得(也叫西門)和彼得的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
雅各和兄弟約翰。
在約翰福音 1 章,又明確的說到了耶穌遇見了腓力,之後腓力又找到拿但業(又名巴多羅買),並向拿但業見證了耶穌正是眾先知
書中所記錄要來的那位。
後來,耶穌又在迦百農的海邊呼召了第 7 位門徒:馬太,又名利未。這是坐在海關的稅務員。
那麼,耶穌的第 8-11 位的門徒依次又是誰呢?其實聖經中倒真的沒有記錄每一位門徒被揀選呼召的情形。
我這裡選擇了馬太福音中的記載。耶穌的 12 門徒的名字分別為:
西門(又稱彼得)和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兄弟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又稱拿但業),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
兒子雅各,和達太,奮銳黨的西門。還有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馬太福音 10:2-4)
除了位聖經中較為清晰地說到了被呼召了順序,還有一位門徒他的順序也是十分明確的,就是馬提亞,代替賣主的猶大,被搖簽
搖出來的。代替猶大的馬提亞。
為什麼主耶穌不選十個人而要選十二個呢?原來「十二」這個數目在屬靈上有一連串的意義。十二也是屬乎神的完全,却是永世
的完全。舊約有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正預表新約的十二門徒。有一件事情相當希奇,就是到了新天新地的時候,新耶路撒冷有十
二個門、十二個根基、十二個使徒的名字、十二樣寶石、十二顆珍珠,……。
打魚的方法
根據加利利漁業專家 Mendel Nun 的研究,聖經古時打魚技術有幾種:
(一) 垂釣法(Angling)
馬太福音 17:27 是唯一一次提及釣魚。經文說:「但為了避免觸犯他們,你(彼得)要到海邊去釣魚;把第一條釣上來的魚拿起來,打
開魚的嘴,你就會找到一個大銀幣。你可以拿去交給他們作你我的殿稅(即聖殿稅)。」
說回垂釣法,相信這種得魚的方法,最考驗的是耐性罷,那麼如果「得魚」要耐性,「得人」是否也要耐性?
(二)撒網法 (Cast Net)
「撒網法」都是常見又方便的捕魚方法。漁夫可在淡水的地方或在船上撒網到水中,捕捉魚兒。一般的撒網,直徑約 6-7 米半(20-
25 尺),網的四周裝上鉛綞,網撒到水中時,鉛綞將魚網沉下水底,魚在水底被圈在網中,漁夫只要將網繩收回,魚網便被收起
來,將魚兒一網打盡。有時,漁夫也需要潛入水中,小心將網收起拉上。
約翰福音 21:6-7 記載:「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當時彼得
是「赤著身子」,可見當時他是負責潛入水中收網的。但他知道主在岸上,為表尊重,便穿上外衣,才跳進水裡,游到岸上見主。
(三)拖網法(Dragnet/Seine)
拖網法(dragnet/seine),從古到今,都被漁夫使用。拖網長度可達400 米,深約 1.5-8 米,漁夫會用漁船將拖網拉到水深之處,通常
離岸約 100-300 米之外,之後再拉回岸上,漁網在水中形成一個大半圈。拖網上端拴著木松子,使之浮在水上,下端有鉛錘,把
網拉直沉下水中。當拖網預備好了,岸上的漁夫可為兩隊,將網拉回岸上。
拖網法成功的話,每網可有幾百磅的魚,但要成功,真是靠團隊工作。其實,得人的工作好像得魚一樣,不是單靠己力,而是非
常需要團隊合作的。
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三章講的天國比喻時,明顯使用拖網法(13:47-
48),只不過,中文翻譯有時未能把背景清楚顯示出來:天國又好像一個網(原文:σαγήνη; sagene; 即拖網 dragnet)放下在海裡,網
到各樣的魚。
(四)圍網法 (Trammel Net)
今天這種「圍網法」仍常用於加利利海的漁業。顧名思義,圍網法所用的魚網,由三個密度不同的網組成,最外層的兩個網密度
較寬,中間的網密度較高,形成三道網牆。漁夫先將大網圍著魚群,然後收合網底,防止魚逃出。好像拖網一樣,網的上端拴有浮水木松,下端拴上了鉛垂,使網在水中成了牆,將當中的魚包圍。
然後船上漁夫漸漸收縮圍網,魚要逃離意圖穿過圍網的話,會先穿過寬鬆的內網,游進中間較密的網,接著掙扎時便立刻被卡在
多重網中。圍網法可算是四種捕魚法之中,需要最多功夫和隊工的。
路加福音第五章提到的捕魚法,必定是圍網法。當耶穌早上到湖邊講道時,時間已是早上,漁夫們已在岸上洗網,「打魚的人卻離
開船洗網去了」。所以耶穌可借用彼得的其中一條船用來講道,之後,耶穌要求彼得立刻出海下網打魚,西門彼得的反應是應該
的,他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加 5:5)。這裡所指的網,原文是眾數的
δίκτυα (diktua 指多重網)。
「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5:6-7)。彼得才甦醒過來,耶穌不是普通拉比,他是行神蹟之主,悔悟過來跟隨耶穌。
得人的大漁夫
主耶穌必定很欣賞漁夫的精神。馬太福音 4:19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魚是活的,人也是活的;魚能游,人能走;魚在海中,人在世上;海裡有不計其數的魚類,世上也有數十億的人;魚有千百種,人也有各種各樣;魚不會自動入網,必須人去兜補。人也不會自動來信,必須我們去傳福音、勸勉他們。
魚有大有小,人也有老有幼;魚有黑鯧白帶,人也有各種膚色;魚有易捕的和難捉的,人也有天真的和狡作的;海中的魚有大的
吃小的,世上的人也有強者欺凌弱者,捕魚要觀察氣候、研究技術、製作器械;傳福音救人─得人,更需要明白人的環境和心理,
以及善用神的話語和智慧。
今天,讓我們細心品味這句「得人如得魚」的話,確實意義深長,也讓我們認識如何作個好的漁夫:
一、勇敢進取的精神
貪生怕死的人不能作漁夫,同樣,貪生怕死的人也不能作主的門徒。漁夫不斷出海作業,毫不懼怕。與風浪搏鬥,就是為了捕魚
而顧不得危險。
主耶穌常對門徒說:「不要怕,只要信。」當日哥林多是個罪惡城、魔鬼市,聖道極難傳開,連保羅這個鐵漢都感到戰慄。幸得
主耶穌親自為保羅打氣,使他能繼續支持下去。使徒行傳十八章9 節記載:「夜間主在異象中對 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
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
有這經驗,日後保羅乃能勸勉該地的教會說:「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 神知道
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十五章 58節)
二、刻苦耐勞的精神
多半的漁夫生活是清苦的,如路加福音五章 5 節描寫:「他們整夜勞苦,並沒有打著什麼」的記載,這都可證明他們的苦況。
滿載而歸的情形不是沒有,但並不很多。更多的是不但白辛苦一場毫無所獲,而且遇上不可測的災難 …..網破、船壞、人傷,以致
大虧老本。
傳道救靈的事工也同有這種痛苦的經驗,可是我們必須有漁夫的精神,他們打不到魚,還是修理船、洗補漁網,並檢討失敗的原
因,如路加福音五章 2 節有:「離開船洗網去了!」馬太福音四章21 節也有:「在船上補網」的記載。
從而可知魚網會髒會破,所以洗滌、修補是必要的。傳道事工何嘗不是如此呢?破洞要補、髒時要洗,就是不斷禱告、多方勸導
之意。不可性急,一看打不著魚,反而魚網又髒又破,便心灰意冷,或生氣棄網而去,那就沒有資格作漁夫了。
詩篇一二六章 5.~ 6.節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提摩太後書四章 2.節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三、同心協力的精神
補魚既是團體行動,若不同心,就不能協力。若不協力,就不能團結。若不能團結便如同一盤散砂,不起作用,只會飛揚傷眼而
已。石頭多麼堅硬,但它原是砂土凝聚(團結)而成的呢!
漁夫出海工作大都是二人以上一夥。單獨工作雖然可以,但規模小,收穫不多,危險性也大。所以漁夫總是團體行動,如約翰福
音廿一章 3 節:「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一起去了。
以弗所書四章 2.~ 3.節教導我們:「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持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
心。」這正是 2024 年基督教喜樂堂 2024 年的主題經訓之一。
四、寬宏大量的精神
海洋不但廣大,且有淨化作用。十頭死牛、百桶臭餿水倒進去,
它都不在乎。它能把污濁變為清潔,也能把毒素、臭氣分解消
除,這就是淨化作用。
漁夫的工作場所是廣闊的海洋,他們日夜置身於浩瀚無邊、偉大
壯麗的藍天碧海之中。不知不覺使他們的性格變得豪放、粗獷、
坦率、純真,一點也沒有小人氣概。
他們在工作緊張時或許會發脾氣,破口亂罵。可是稍後彼此便都
忘得一乾二淨了。絕不會懷恨挾嫌,更沒有任何爾虞我詐的勾心
鬥角的事情。
8
路加福音五章 6-7.節記載:「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些裂
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
船,甚至船要沈下去。」
他們都瞭解,海裡的魚是無限量的,只要運氣好,再多的船來也
可滿載而歸。傳道救人(得人)更是如此。所以可說滿海都是
魚,士農工商各種魚(人)都有。只要你有本領儘可大捕特捕。
五、勤研求進的精神
在大海江河裡面有無數魚蝦水族,種類繁多,不可勝數。漁夫打
魚要不斷研究打魚的技術,及改進打魚的工具,所謂:「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打魚的知識、技術、器具三者缺一不
可。
古人有云:「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傳道也必須先識人性,
因為對象是人。漁夫如何認識魚,我們也要傚法他們來認識人。
魚有大小,大如鯨、鯊、小如鱙、魩,人也有身份之大小。如王
公、學者、巨賈與販夫、走卒之別;
魚有棲深海者,也有游於淺水者,人則有富貴貧賤之不同;魚有
長形扁形之異,人有單純複雜之別;魚有吃素(海苔)和吃葷
(魚貝)的,人也有好動和好靜的;魚有長鱗的,也有光滑無鱗
的,人則有喜歡阿諛的和討厭諂媚的。
箴言十一章 30 節下半說:「有智慧的人必能得人。」主耶穌對撒
瑪利亞婦人以「水」為題傳道,對尼哥底母則以「重生」為題與
之講論,這都是針對人的性格、程度並配合時間與場地,及切中
他們的需要而有所分別(時、地、事、人兼顧)。
又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 20 節說:「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
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
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這也就是保羅得人(補
魚)的秘訣。
9
結語
我們再回頭看看西門彼得和安得烈的反應,聽到耶穌的呼喚,「他
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馬太福音 4:20)
注意了,我們要學習他們順服,聽從主耶穌的呼喚,然后順服會
帶來行動,在他們心中點燃福音的火炬。主需要一個拯救靈魂的
團隊,不要懷疑:「我可以麼?」─你可以!
第一、要信主,要有信心,這是加入主團隊的前提。
第二、要加上愿意。
第三、要學會關懷。
第四、要抓住時機。邁開步伐,行動起來。阿們。
禱告:
「神阿!我們感謝祢!感謝祢在我們生命裡有美好的旨意,祢要
我們得人,得更多生命呈獻給祢,讓更多人認識祢、跟隨祢。主
阿!求祢幫助我們,讓我們的生命時刻跟隨祢,叫更多人因我們
的緣故可以得著祢。求神使用我們,祝福我們,呼召我們。聽我
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 ,阿們。」